?
相傳涼皮這道久負盛名極具陜西特色的小吃源于秦始皇時期,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據說當時陜西秦鎮地區大旱,有位叫李十二的人將大米碾成米粉,再蒸出米皮,獻給秦始皇,皇帝吃后甚是喜歡,這個做法因此流傳開來。
既然是代代相傳的味道,那其中必有它的獨到之處。夏天可以吃涼調的,利口消暑;冬天可以吃熱炒的,驅寒保暖,是一道純天然的、四季皆宜的美味。眼下正直太陽當頭照的晌午,利用家里廚房隨手可得的面粉、自來水、大蒜、黃瓜、綠豆芽,以及一些最簡單的調味品,八角(大料)、辣椒油(或紅油)、陳醋、鹽……就能做出這道適合炎炎烈日下享受的美味。如果到了冬天,做好的涼皮也可以入鍋中簡單地翻炒,又是別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!
【涼皮】的做法
(四人份)
材料
面粉 300 克
清水(面團用) 140-150 毫升
涼白開水(麻醬用) 適量
溫開水(蒜蓉用) 80 毫升
沸水(八角用) 120 毫升
蒜蓉 2 大匙
黃瓜絲 150 克
調味料
麻醬 3 大匙
八角 2 顆
辣椒油 適量
陳醋 1 大匙
芥末油(可選) 適量
熟油(刷面皮) 適量
油 少許
鹽 少許
做法:
1 .面粉中分 2-3 次加入 140-150 毫升的清水,揉成硬一點的面團。蓋上保鮮膜,靜置 30 分鐘。 30 分鐘以后,將面團放在一盆清水(份量外)中,輕輕地通過手的按壓來洗面團。
2 .水會變得越來越白,洗 3 、 4 分鐘后取出面團,放在另一盆清水中繼續按壓面團。
3 .以此類推,直到最后一盆水比較清澈時即可,面筋就洗好了。將洗面團后留下的水靜置 3 個小時。
4 .面筋放在刷了一層油的盤子上,大火蒸 15 分鐘,晾涼后切成小塊備用。
5 .麻醬加適量的涼白開水調開,撒少許鹽調味。蒜蓉里加入溫開水和少許鹽,制成蒜汁。八角放在 120 毫升的沸水煮 3 分鐘,晾涼后成八角水。
6 . 3 小時以后,水中的淀粉已經全部沉淀,將表面的水倒掉,只留底下的淀粉,攪拌均勻。
7 .不銹鋼平盤上薄薄地刷一層油,倒入一層淀粉水,可以在盤子上平鋪一層即可。大鍋中燒開水,完全沸騰后,將盤子直接漂在水面上,蓋上鍋蓋,大火隔水蒸 2-3 分鐘即可。
8 .取出后,將面皮和盤子一起放在清水(份量外)中,冷卻后即可取下面皮,一張涼皮就做好了。
9 .做好的涼皮可以刷上熟油,彼此羅列在一起。吃之前切成條,加入面筋塊、黃瓜絲、調開的麻醬、辣椒油、陳醋、八角水、蒜汁和芥末油。
小貼士 :
1 .在水里洗面筋時,不要用力太大,要輕輕地用按壓的方式來洗。大概洗 3 、 4 盆之后,盆里的水就會變得清澈了。
2 .如何判斷面筋是否洗好了?用手將面筋向相反的方向抻開,松開一只手,如果它能立刻地回縮,就說明面筋洗好了。
3 .將芥末油放到涼皮里,是陜西當地人的一種傳統吃法,但是在全國其它地區,很少加芥末油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。
?